当前位置: 首页 股票资讯 股票资讯

股票的明星

为什么黄晓明可以持有华谊兄弟的股票

是出道也有12年了

钱当然是做房地产啊,投资饭店啊赚来的。

自然就有那么多股啦!因为它的认筹已经超过150多倍,所以股价就水涨船高,股价上去了,他们公司得到的钱就多了,也是很正常的。作为第一家上市的文化产业,**电视制作企业,有国家最近出台的加快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扶持,各方面条件优秀,受到市场追捧也是情理之中。

已经成功上市了的华谊兄弟公司,即使没有成功,也可以募集数亿的资本,而且已经上市的话,随便一个话题,一个利好,公司股价大幅攀升后,也有可能不止12亿。

王中军

华谊兄弟的招股说明书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具明星味”的一份。据其招股书显示,公司2008年1月21日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为10008万元,一共有18位发起人,其中包括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忠军、总裁王忠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导演冯小刚、制片人张纪中、词作家葛根塔娜、华谊兄弟艺术总监陈国富,演员李冰冰、任泉、罗海琼等。有股民在网上调侃,华谊兄弟的股东大会必定会爆棚,除了股民以外,不少追星族也会抓住这次免费见明星的机会。这些明星出席股东大会的可能性并不大。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1月至7月四次股本变动后,华谊兄弟签约的诸多明星纷纷入股,他们包括演员黄晓明、张涵予、李琳、何琢言、任斯璐、陈思成,导演康洪雷。

王中军 4390万股

王中磊 1389万股

马云 1382万股

江南春 590万股

冯小刚 288万股

张纪中 216万股

黄晓明 180万股

词作家葛根塔娜 72万股

罗海琼 54万股

李冰冰 36万股

张涵予 36万股

胡可 36万股

任振泉(即任泉) 36万股

康洪雷 36万股

袁春 3万股

巴菲特是不是炒股发家

——巴菲特

究竟要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成为巴菲特这样的人物?

这么说吧,要成为巴菲特,首先你得有一对“逆天”的父母。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在1929年大萧条发生后,开了家股票交易行。要知道,那时人们刚刚经历股市的大崩盘,无数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股市不知是多少人夜夜惊醒的噩梦。在那个“谈股色变”的环境里,开了家股票交易行,这种反向操作可以说是非常需要勇气了。霍华德知道这样的生活很可能有上顿没下顿,什么时候生意失败就得去捡破烂。于是,他让巴菲特的母亲利拉回娘家去,别跟着他挨饿。利拉也是很硬气,果断拒绝了这个提议,并开始节衣缩食。她脱离了教会圈子,因为轮到她提供咖啡的时候,她无力支付那29美分;无论多远的距离,她都用步行替代坐电车,节省电车费;甚至,为了确保霍华德有吃的,她宁愿自己不吃饭。利拉还是个数学天才。她的大脑犹如一台计算器,能够双手离开纸笔完成复杂计算。当利拉宣布退学和霍华德结婚时,利拉的微积分教授“啪”的一声撂下了手中的书本,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这一能力让她帮助霍华德拓展业务,更让巴菲特有了一个天生对数字异常敏感的大脑。

而霍华德在爱的鼓励下,屡败屡战,人们害怕股市,他就推销安全的股票和债券,一步步的把业务做了起来。巴菲特一家的生活终于日渐改善,给巴菲特的童年提供了一个美满富足的成长环境。霍华德是巴菲特心目中最完美的父亲,谦和、善良、正直,永远用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也是后来巴菲特“内部计分卡”的由来,按照自己内心的做事标准和原则作出决策,不理会外界的评头论足。这个从父亲“遗传”来的特质,将在巴菲特未来的诸多决策中,帮助他保持清醒和坚定。然而事无完美。巴菲特父母以缺乏温情出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政治、金钱、哲学,吃完饭后霍华德便会独自一人去看报纸,一连看几个小时,完全不理会其他事。后来巴菲特也原封不动地继承了这一点。而利拉,这个总是对外人嘘寒问暖,被外人看成“完美妻子和母亲”的人,却有着家族遗传的精神病,常常会莫名地责骂她的孩子,说他们“自私自利,不知感恩,一无是处”,同样的话甚至会说上2小时,直到把他们骂哭为止。以至于在未来的人生里,巴菲特十分恐惧见到自己的母亲,甚至面对面走来,巴菲特都会刻意躲避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即便在股神家中也同样适用。

1941年,11岁的巴菲特看到了一本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这很关键,因为这本书告诉他,如果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会变成1600多美元,10年会变成2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800美元。就像雪球滚过雪道而逐渐变大的道理一样,这是巴菲特与复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复利把现在嫁给了而11岁的巴菲特宣布,自己要在35岁前成为百万富翁。和一般孩童妄语后不同的是,巴菲特言出必行。他从5岁时开始摆地摊兜售口香糖,11岁跃身股海,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

初中刚毕业,14岁他就用炒股赚的1200美元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正因为小时候的炒股经验,锻造出巴菲特决定长线投资的心态。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物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 10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16岁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五万美元。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1950年,被哈佛大学拒绝的巴菲特,只身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在那,他见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就像巴菲特的舍友说的那样,“他好像找到了上帝”。巴菲特从此成为格雷厄姆的骨灰级粉丝。

大学生活中的巴菲特,让周围的同学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股票和债券的课堂上,格雷厄姆喜欢和学生互动,用问答形式激发学生思考。然而大部分时候,格雷厄姆问题说完,全班就只有巴菲特举手回答,整堂课变成格雷厄姆和巴菲的“二人转”表演。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他也给周围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巴菲特每天早上洗漱总会把浴室弄的一团糟,牙刷毛巾丢一地。他的舍友屡次提醒巴菲特用完浴室要收拾好,每次巴菲特都十分谦虚地道歉并承诺不再犯,然后第二天照旧。舍友愤怒之下把巴菲特丢在地上的毛巾牙刷全扔垃圾桶,以此警示巴菲特。而巴菲特什么也没说,买了一套新的,然后照旧。后来,当舍友再次谈及这段经历,他反问记者,“你经历过绝望吗?”

即使成家立业,巴菲特的“不拘小节”也从未变过。巴菲特连自家的墙纸是什么颜色都不知道,很难想象他还会对生活的其他细节有所留意。不管是照顾三个孩子,洗衣做饭,还是修理灯泡,所有的家庭生活都由他的妻子苏珊来打理。而巴菲特在家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吃完饭就回房间读报。巴菲特深知自己融入家庭生活太少,给孩子们的关怀也太少,他痛恨自己这一点,却无法做出改善。他很愿意听孩子们讲发生在学校的故事,但没听一会儿就会走神,转而开始思考某个公司的合理估值。巴菲特就是这么一个人,他高速运转的神奇大脑决定了他注定无法融入这人间的烟火之中。幸运的是,他的妻子苏珊,近乎完美地照料了整个家庭,让巴菲特不用操心家庭的琐事,能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生活不能自理”的巴菲特说,“我一生最大的幸运有两个,一个是抽到卵巢彩票,一个是娶了苏珊。”

毕业后,格雷厄姆将这位得意门生招揽至自己的公司,巴菲特蹦蹦跳跳地踏上了去往纽约的火车。没过几年,26岁的巴菲特就赚到了174000美元,并拒绝了格雷厄姆发给他的“普通合伙人”的邀请,回到了故乡奥马哈,开始为家里的亲戚朋友打理资产。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就是我们经常称谓的“垃圾股”)。当他确定下股票后,会向格兰姆请教,就力所能及地购买。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有人认定巴菲特只买绩优股,不买垃圾股与事实不符,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烟蒂股”上赚取的。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兰姆教授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格兰姆教授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低迷,股价会不断走低。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前景好而止跌上涨,巴菲特再度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巴菲特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2200万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垃圾”股。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朋友们也惊奇地观察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

巴菲特的合伙公司成立后的12年,年平均回报超过31%,而在那期间道琼斯指数的年均回报只有9%。依靠着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巴菲特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奥马哈,成为当地的明星。然而明星也是人,也会遭遇失败。这个失败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巴菲特整个商业帝国的母公司。伯克希尔纺织厂当时正在以低于资产价格的折扣代售,这非常符合巴菲特的“烟蒂”投资理念--购买那些别人不要的,极度便宜,拥有安全边际的公司,然后从中榨取最后一点利润。仿佛捡起别人抽剩丢掉的烟蒂,点上吸净最后几口。然而这个纺织厂的业务实在难以扩大,面对外国布料的低成本竞争,以及日益陈旧的设备,纺织厂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巴菲特几次想将它卖了,都没能脱手成功。

巴菲特概念股(巴菲特十大重仓股票)

投资界的传奇人物巴菲特,以他独特的投资哲学和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成为了全球投资者学习和追随的楷模。巴菲特投资的股票一直备受市场追捧,被誉为\"巴菲特概念股\""。巴菲特究竟在投资中钟情于哪些股票呢?我们将揭秘巴菲特的十大重仓股票,并深入探讨其投资背后的逻辑。

第一家重仓股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Inc.),这家公司是巴菲特的主要投资工具。巴菲特将其视为一个投资组合,旗下包含了众多行业的股票和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巴菲特长期投资和坚守价值投资原则。

第二家重仓股是美国运通(AmericanEress),这是巴菲特最早投资的公司之一。巴菲特相信这家公司的品牌价值和长期竞争力,同时也看好其在金融服务行业的行业地位。

第三家重仓股是可口可乐(Coca-Cola),这家全球食品饮料巨头是巴菲特的明星投资之一。巴菲特认为可口可乐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全球领先的品牌影响力,同时也认可其积极的企业管理和创新。

第四家重仓股是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Co.),这家美国银行是巴菲特对金融行业的长期看好的体现。巴菲特认为摩根大通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具有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同时也相信其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五家重仓股是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Corp.),这是巴菲特在金融领域中的又一重要投资。巴菲特看好美国银行在金融服务中的领先地位,同时也看好其在经济复苏中的潜力。

第六家重仓股是富国银行(WellsFargo&Co.),这家美国银行是巴菲特多年来的重要持股之一。巴菲特认为富国银行在美国金融市场中的地位稳固,同时也看好其良好的客户关系和稳定的盈利能力。

第七家重仓股是美国集团(AmericanAirlinesGroupInc.),这是巴菲特在业的投资尝试。巴菲特相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业将迎来更多机会和增长潜力。

第八家重仓股是美国铁路公司联合太平洋(UnionPacificCorporation),这是巴菲特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投资。巴菲特认为铁路运输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看好联合太平洋在铁路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第九家重仓股是美国快递公司联邦快递(FedExCorporation),这是巴菲特在物流行业的重要布局。巴菲特相信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将迎来更多增长机会,而联邦快递作为全球物流巨头将受益于这一趋势。

第十家重仓股是科特迪瓦可可公司(C_ted\'IvoireCocoaCompany),这是巴菲特在可可行业的投资。巴菲特看好可可作为全球重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认可科特迪瓦可可公司在全球可可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巴菲特的十大重仓股票涵盖了金融、消费品、运输和农业等多个行业,展示了他对于长期投资和稳定盈利能力的坚定信念。巴菲特的投资逻辑和价值投资原则,给予了广大投资者宝贵的启示和指导。在追求巴菲特概念股的我们也应该深入理解其投资背后的逻辑,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投资选择。

"

标签: 股票

声明:

1、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2、本网站部份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请联系

推荐文章

更多

最新文章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